论精神损害赔偿/肖婧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6 02:26:37   浏览:883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论精神损害赔偿

作者 肖婧、艾阳


引言
精神是与物质相对立、与意识相一致的哲学范畴。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不仅活于外在的
物质世界,也活于内在的精神世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日益关注自身的存在。这种关注
不仅体现于外部即物质生活的满足,更体现于内部即精神生活的满足。人本主义思潮,使得人
日益注重于精神生活的和谐与安宁。在许多情形下,精神上遭遇无形创伤,比之身体物质财产
上的有形创伤,后果更为严重。既然精神于人如此重要,那么面对精神遭受的伤害,我们就没
有理由不予产注。但如何关注,却又长期困扰着人类。
1896年《德国民法典》首次提出非财产损害(non-property.torts)可以获得金钱赔偿这
一法律命题,引起了世人的极大关注。也引起一部分人的担忧。他们认为,人格是一个人的灵
魂,怎么可以用物质来衡量呢?用金钱来救济精神之创伤,无疑将导致“人格商品化”。但这
种担忧未能阻碍立法的进程。继德国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将这种制度规定于侵权法中。我国
《民法通则》第120条也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
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也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学说认为,该条初
步确立了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但纵观我国现行立法,无论是《民法通则》还是各单行法
,对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都极具模糊性,从而导致司法实践中的混乱不堪。因而,如何正
确认识并完善这一制度,于理论及实践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精神损害与精神损害赔偿的含义
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即人脑的产物,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社会实
践中通过人脑产生的观念、思想上的成果。人们的社会精神生活即社会意识是人们的社会物质
生活即社会存在的反映。简单讲就是,意识是存在的反映。从这我们不难看出,人的精神与人
在物质世界中的活动紧密相连,物质世界中的任何变动都可能导致人的精神的波动。物质世界
中的任何不良反应都可能导致人的精神遭受创伤。于是问题出现了:精神的损害作为意识领域
的变化,可能对应着物质世界中广泛的各种活动。侵害他人的人身可致人精神损害,侵犯他人
的财产也可能致人精神损害。那么是否所有的精神损害都可寻求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予以救济呢
?如果是,如何避免双重救济之发生?如果不是,又如何区分?笔者以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不可能救济所有的精神损害,也没有必要。这并不是说不予救济的精神损害不重要,而是因为
,法律上的其它制度在为相关救济时,已经暗含了对此种损害之救济,再行救济只能导致重复
,从而于价值上走向反面。于下,需要探讨两个问题,(1)基于哪些行为产生的精神损害可
用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来救济?(2)精神损害本身如何认定?
(一)精神损害的含义
有些学者认为,所谓精神损害就是精神痛苦。[1]这种看法未免过于狭窄。人有七情六欲,精
神之损害又岂能只有痛苦一种情形?而且,精神的损害本身就是一种难以把握的意识领域的东
西,再将精神损害定义为精神之痛苦岂非更加难以把握?什么是痛苦,谁能说得清?
有些学者在认识到前一问题之后,将精神损害界定为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丧失或减损。[2]未
免有重复之嫌。痛苦,就是一种不利益,精神痛苦难道不是精神利益丧失或减损之一种情形?
因而,将精神痛苦独立出来没有意义。
因此,笔者主张,所谓精神损害,就是因为他人之不当行为而导致的精神利益的丧失或减损。
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将精神损害等同于非财产损害,两者是属于不同层面的概念。非财产损害对
应于财产损害而言,是侵权行为的一种形式。如侵害他人名誉权,即为非财产损害,而精神损
害是侵权行为的结果,对应于物质利益的减损。比如;毁掉某人心爱的书,既可能导致精神上
利益的减损,也可能导致物质利益上的减损。也就是说,精神损害与非财产损害是侵权的结果
与侵权的形式的区别,清楚这一点,对于正确把握处理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有重要的意义。对
此,笔者将在后文予以阐述。
(二)精神损害赔偿的含义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一种怎样的救济制度?比较权威一点的看法是,精神损害赔偿是指民事主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淄博市烟草制品零售点布局规定

山东省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淄博市烟草制品零售点布局规定》的通知


淄政办发〔2004〕66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高新区、齐鲁化工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现将《淄博市烟草制品零售点布局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四年九月十五日

淄博市烟草制品零售点布局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烟草专卖管理工作,规范烟草制品市场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及《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核发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适用合理布局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烟专〔2004〕278号),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烟草制品零售点(以下简称零售点)布局适用本规定,市烟草专卖局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的零售点布局规划与管理工作。
  第三条根据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能力、商业、交通状况及历史因素,本市零售点数量控制在城乡总人口数量的3‰以内。
  第四条区县烟草专卖部门每年向社会公布当年度城乡零售点设置总量,达到控制总量的不再审批,零售点过度集中的地区,不再新设零售点。
  第五条按照先申请先办理和退一进一的原则办理《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在未超出年内控制标准的地区申请《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按申请先后办理;在超出年内控制标准的地区,实行排队等候,以出定进,退一进一,申请在先者先办理。
  第六条零售点布局按下列标准实行区间控制:
  (一)城区每300人设1个零售点、间隔不少于50米;乡镇政府驻地每280人设1个零售点;50户以下的自然村设1个零售点,50-150户的设不超过2个零售点,150-200户的设不超过3个零售点,200-300户的设不超过4个零售点,300户以上的由区县烟草专卖部门按实际情况确定零售点数量。
  (二)经营户超过200户的大型集贸、专业交易市场,零售点数量不得超过5个;经营户不超过200户的,零售点数量不得超过3个;以出租柜台为主要经营方式的大型商场,零售点数量原则上不超过5个。
  (三)大中型宾馆、饭店、娱乐场所等服务性单位,申请经营烟草制品零售业务的,可不受零售点区间限制,连锁经营的,按一点一证办理。
  (四)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的候车室(厅)内原已设置零售点的,不再新增。新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候车室(厅)的零售点设置数量不得超过3个。
  (五)军队驻地、高等院校、大型企业内可按每1000人设置1个零售点。
  第七条已申领《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经营户,可以按照其许可证规定的经营范围、期限和地域继续经营。取消经营资格的,两年内不予重新办理《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
  第八条下列场所或区域禁止设置零售点:
  (一)经营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
  (二)中小学校、幼儿园、医院、儿童娱乐场所内部及其门口50米距离以内;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禁止烟火的场所;
  (四)被依法取缔的非法经营烟草制品的批发交易市场,原则上不予设置零售点;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禁止销售烟草制品的其他场所。
  第九条禁止以自动售货机(柜)、电子商务等形式销售烟草制品。
  第十条本规定所称零售点间隔距离是指两个零售点间的可通行距离,也称可行进距离。间距测量时,申请人和烟草专卖管理人员必须同时在场,并书面认可。
  第十一条下列零售点不作为设置参照项:
  (一)已取得《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但未进行烟草制品零售活动超过3个月的;
  (二)违法经营或违法使用《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
  (三)非固定经营场所的零售点。
  第十二条残疾人、下岗失业人员、低保户、军烈属等特殊群体申办零售点的,凭有关证明、证件,可优先办理。
  第十三条市烟草专卖管理部门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对零售点布局标准进行调整。
  第十四条对以暴力威胁或者采取抗拒、欺骗、阻碍等手段不执行本规定的,依法予以查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本规定由市烟草专卖局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关于规范公司登记管辖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工商局


关于规范公司登记管辖有关问题的通知

1996年4月16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公司法》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以来,各级公司登记机关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公司登记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最近,个别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违反《条例》第八条以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工商企字〔1994〕第185号,以下简称《意见》)第二条的规定,授权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登记有限责任公司。为进一步明确公司登记管辖权限,规范公司登记行为,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严格执行《条例》和《意见》的有关规定,没有公司登记权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不得以自己的名义登记注册依照《公司法》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已授权区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要立即予以纠正。
二、区工商行政管理局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94〕67号文件精神改为分局的,可以受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书面委托,核准登记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并核发盖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印章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